在当今的区块链领域,以太坊的 EVM 应用范围很广。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重要应用。而智能合约是否能够更改,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并且关注的方面。
智能合约的基础概念
智能合约在以太坊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存储在区块链里,属于计算机程序。2017 年时,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在各类 ICO 项目中被大量应用,涉及众多项目方和投资者。这些智能合约能够将传统合约进行数字化处理,它是一种编程代码,能够部署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执行交易等操作。它不像传统合约那样可以随意进行修改,而是基于特殊的不可变性原则。
在具体的运行过程里,智能合约借助以太坊虚拟机把合约代码编译成字节码,然后在区块链上予以执行。每一个节点都会对其进行验证以及确认,只有经过验证和确认之后才能够执行。例如以太坊当中的一些金融类智能合约,它们经过了严格的验证,以此来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正常运行。
不可变性原则的意义
这种不可变性原则的目的是确保智能合约具有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在许多交易场景中,倘若智能合约的核心逻辑和功能能够随意被修改,那么对于某些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者而言,将会是极大的风险。例如 2020 年的某去中心化金融项目,正是由于其智能合约的不可变性,才使得众多参与方能够安心投入。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以及潜在的滥用是设定该原则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倘若不存在这个不可变更的原则,那么攻击者或许就能够篡改智能合约的代码,以谋取自身的私利。比如在之前,某些怀有恶意的攻击者试图入侵那些规模较小的区块链项目的时候,正是因为智能合约无法随意进行更改,才保护了这些项目以及用户的利益。
智能合约的交互方式
个人用户能够通过提交交易执行智能合约的某一个函数,以此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在以太坊的系统里,有很多这样的交互情况。例如在一些游戏类的智能合约中,用户可以依据设定的规则,进行游戏道具的交易等行为。
智能合约可以调用和运用其他外部合约的代码。然而,这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调用外部合约或者向地址发送以太币的操作需要合约提交外部调用,这样就有可能被攻击者劫持,这种情况在一些交易频繁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中是会出现的。
智能合约的安全性
以太坊智能合约有可能是安全的,不过需要进行仔细的考量,并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举措。比如要避免合约当中的漏洞被他人利用。美国的某些智能合约安全研究机构察觉到,诸多存在安全风险的智能合约,其原因在于开发者在进行编写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对安全因素加以考虑。
前面提到的外部调用存在被劫持的情况,这是安全风险的一种表现。一旦被劫持,就可能被迫执行更多的代码。即便只是回调原合约本身,也可能引发无法预估的隐患。
智能合约在默认状态下无法被删除,与它们进行交互是不可逆转的。这种特性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保了合约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时也可能让人毫无办法。例如某个慈善捐款的智能合约,倘若在合约设计中存在一些瑕疵,那么一旦开始运行就无法进行更改,这给慈善基金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它自身只是在以太坊链上运行的一个程序,是处于特定地址的代码与数据。并且它被视为以太坊账户中的合约账户。
修改智能合约的谨慎性
以太坊智能合约本身不能被更改。然而,在谨慎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应对相关问题。例如,需要经过恰当的授权和验证。并且,在进行修改时,需要社区达成共识并参与其中。在 2021 年,当几个重要的以太坊智能合约项目进行升级时,都是经过社区长时间的讨论后才做出决定的。
任何合约的修改以及升级都需谨慎对待。因为修改有可能会引入新的安全风险或者问题,所以必须要经过广泛的验证才能够实施。最后询问大家,在投资或者使用以太坊相关智能合约产品时,你们最为关注的是哪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