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ESG的关注度急剧增长。然而,它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资本市场操控企业的“遥控器”。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ESG剔除事件
今年一月份,全球知名指数供应商富时罗素(FTSE Russell)采取了重要措施。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气候评估准则,结果有34家企业未能满足这一标准,因此被排除在可持续投资指数FTSE4Good All - World的基准之外。这一决策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得企业对自身的ESG表现愈发重视,担心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此次事件导致企业警觉,全球企业纷纷明白,ESG已非无关紧要,它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着它们在资本市场的位置。众多企业开始对自己的环保、社会和治理措施进行深入反思,力求与行业标准相契合。
中国企业的ESG之路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对海外上市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面对各方压力,企业开始将ESG视为关键的治理标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逐步优化其可持续发展措施,这使得ESG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以几家大型制造企业为例,它们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环保设施,以符合海外的ESG要求,并提高产品品质和员工待遇。此举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国际声誉,也对企业的长期成长大有裨益。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也遭遇了不少困难。
ESG标准乱象
现在,国内外ESG标准不一致,供应链中的非财务风险如风险管理凸显,ESG理念之下出现了诸多乱象。许多企业热衷于玩弄“资本运作的迷宫游戏”,只追求表面上的合规,而不追求实质性的改进。
有些公司为了满足规范,在他们的报告中过分强调自己在ESG领域的成绩,但实际上他们很少采取行动。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它使得那些真正致力于ESG工作的企业难以被发现,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企业推动ESG的原因
众多企业高呼要在2030年前实现气候平衡的ESG目标。近年来,上市公司之所以关注ESG,主要是因为政策法规和交易所的监管变得更加严格。这些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强化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改革,并且需要向资本市场展示其在ESG方面的贡献。
以江浙地区的纺织业为例,这些企业为满足环保标准,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更新设备。尽管此举在短期内会导致成本增加,但从长远角度考量,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进军国际市场大有裨益。
ESG评级存疑
目前ESG报告存在不足,特斯拉在2021年的影响力报告中提到,目前的ESG评估主要关注风险与回报的货币价值,却未充分反映相关信息。MSCI指出,海天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等四个方面,在83家食品企业中排名靠后。
这些评级榜单能否真实反映企业ESG带来的社会持续发展,确实值得怀疑。毕竟,各评级机构的标准各异,对企业评价的准确性也可能存在差异。这或许会让一些真正优秀的企业被忽视,而那些采取不正当手段的企业却可能得到过高的评价。
警惕ESG“漂绿”行为
近年来,法律法规、上市标准以及资本市场关注度都有所提高,这迫使我国企业必须构建并执行ESG体系。然而,我们需提防一些不良行为,比如评级机构采用有偏见的评价标准、企业口号上喊减碳却行动不足、互联网企业进行无谓的ESG投资等现象。
这些做法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同时难以得到公众认可。特别是在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企业应当切实降低碳排放,以促进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变。
大家认为企业该如何防止ESG“漂绿”现象,确保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