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往昔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时期,香港的武侠电影将功夫片带到内地,使得动作电影达到了巅峰。1977年,袁和平导演的《蛇形刁手》中,主角不再是传统的武林高手。到了80年代,程小东在《生死决》里巧妙结合了威亚技巧和快速剪辑,影片的视觉效果相当出色。那个年代,不少中国武术教练被好莱坞邀请,袁和平为《黑客帝国2》打造了打斗戏份,其中“天蝎踢”成为了一个标志性动作。
武指闯荡好莱坞
往昔,我国的武术教练远征好莱坞,那时美国制片方广泛使用各种机器设备来捕捉动作细节。在拍摄中,华纳公司甚至尝试记录李连杰的武术招式,袁和平认为这是当时最为精细的动作捕捉。众多中国武术教练将我国武术的风采带到好莱坞,使全世界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动作的迷人魅力。
现状尴尬
目前,在我国动作电影领域,有许多动作指导师来自韩国和好莱坞。徐皓峰导演指出,我国动作片常被好莱坞拆解,其技术被广泛用于其他影片。同时,尔冬升也直言,大型武侠片的创作未能如愿,缺乏创新手段,即便资金翻倍,他也不再愿意涉足。
观众口味变化
我国电影界邀请了来自美韩的动作导演,这背后是观众口味转变的体现。《看电影》杂志的主编阿郎指出,观众现在更倾向于欣赏那种力道十足的打斗场面。西方电影之所以采取类似手法,是为了营造出一种逼真的效果。实际上,在美国,警察并不会使用类似中国的对抗方式。
中国武指问题
张太海,曾是兵器顾问,他提到中国的动作指导往往难以超越,原因在于套路本身存在一定的限制。不少动作指导虽然精通武术,但对电影拍摄技巧却知之甚少。在指导演员时,他们常用武术术语,这让演员感到难以理解。《看电影》杂志的主编阿郎则认为,这背后其实是创作团队的问题,因为武戏与文戏之间的界限过于清晰。
发展方向思考
我国动作片目前面临抉择,是迎合观众喜好,走向实战路线,还是坚持传统武侠风格,抑或是两者融合,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对动作片导演提出了挑战,也对整个电影制作团队构成了考验,对中国动作电影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关于我国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大家有什么高见?不妨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同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