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大发展
我国基金业近段时间发展势头强劲。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私募基金已超过两万家,管理的资产总额接近十六万亿,成为了股市投资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权益类公募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总规模达到了六点四万亿,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比2019年末增长了10.69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态势。
收益情况良好
收益回报表现优异。据Wind数据,2019年和2020年,股票型公募基金的中位收益均超过40%,这一比率甚至高于沪深300指数。私募基金的表现也不逊色,特别是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40%以上。这种高收益状况,上一次在2006年的牛市时期出现过。
带动股指上涨原因
侯安扬留意到,股市的上涨主要得益于几家大型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规模宏大,各自行业的领军者,业务广泛,涉及消费、新兴经济和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公募基金倾向于投资那些股价高、市值大的股票,这些股票的上涨对指数上涨至关重要。然而,与此同时,多数中小型股票并未实现同步增长。
明星基金经理风采
众多杰出的基金经理崭露头角。比如,易方达的基金经理张坤,作为A股市场第一位80后,他成功掌管了千亿级别资金。据南方周末记者的数据,不少知名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里,将近一半的人持有茅台股票,还有一部分人专注于特定行业的投资。2020年,赵诣在新能源领域业绩斐然。他负责的基金收益竟达166%,荣获权益类基金收益率全国第四名。
明星基金经理标准
常建,这家基金公司的区域销售总监提到,明星基金经理需满足三项条件:管理资产需超五百亿、业绩需位列前一百、对特定投资领域需有深入探究。公募基金多通过银行销售,银行在推广产品时,会着重考察基金经理过去一年的业绩和知名度,并将这两方面视为同等重要。
“抱团”现象利弊
行业内的领导者作用显著,一旦那些知名的基金经理筹集到资金,他们的投资意图往往能被提前看穿。紧随其后,众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大量资金涌入某些特定股票或行业,导致股价上涨,基金收益也随之提升。这种收益的增加又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进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袁玉玮,这位资深的国际对冲基金经理,曾倡导过“团结一致”的投资方法。在我国,公募基金的评价重点放在了相对收益上。基金经理个人并不需对亏损负责。2019年,监管加强后,基金抱团现象变得更加明显。而且,监管机构在调查中还揭露,部分基金公司的多只产品与股市并无直接的投资关联。
您认为这种基金界的集体举动能维持多长时间?若这篇文章让您有所感悟,不妨点个赞或转发一下!